十年前的諾曼底登陸60周年紀念,俄羅斯總統普京首次應邀出席,與西方領導人握手言歡;而另一位客人、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則剛與“老歐洲”們因伊拉克戰爭吵得不亦樂乎。
  十年後的今天,美國總統奧巴馬與歐洲新老盟友打得火熱,但對俄羅斯,除了“踢出”八國集團外,奧巴馬甚至不願在諾曼底合影時與普京靠得太近。
  十年前,俄羅斯一度熱切希望融入西方體系,而跨大西洋關係則因伊戰出現重大裂痕;十年後,烏克蘭危機沖淡了美歐因“棱鏡門”產生的嫌隙,俄西關係跌入冷戰以來的最低點。
  十年彈指一揮間,風雨蒼黃,物是人非。
  回想新世紀之初,普京一度延續葉利欽時代“倒向西方”的思路,致力於融入以西方為主導的國際體系。比如正式加入七國集團這個西方富國俱樂部,創建北約-俄羅斯理事會打造新型安全關係。與美國,小布什曾與普京稱兄道弟,甚至發表看到普京“靈魂”的驚世言論。“9·11”恐怖襲擊後,俄美在反恐問題上達成“統一戰線”。與歐洲,俄歐峰會曾提出發展全面關係的四個“統一空間”,可謂躊躇滿志。
  然而甜蜜的時光總是短暫,最初的熱絡過後,俄羅斯與西方漸行漸遠。首要因素是,北約咚咚不斷的東擴腳步聲讓莫斯科心煩意亂。2004年,7個原華約國家的加入,完成了北約對俄羅斯的鉗形戰略包圍。東擴改變了歐洲地緣政治和戰略安全格局——北約戰機從波羅的海三國起飛,不到10分鐘就可以進入俄羅斯領空。
  其次是西方屢屢以“民主”“人權”問題“教訓”俄羅斯,支持在前蘇聯地區發動“顏色革命”,把手伸向格魯吉亞、烏克蘭等前蘇聯國家。而在俄羅斯看來,這是屬於自己的“戰略空間”,是西方不能動的“奶酪”。
  2008年是俄西關係的另一個分水嶺,其中有兩個標誌性事件:其一是4月的北約布加勒斯特峰會提出格魯吉亞和烏克蘭將在未來加入北約;其二是8月8日打響的俄格戰爭。雙方為此互相指責,不乏狠話,關係一跌再跌,溫度一冷再冷。
  奧巴馬剛上臺時曾試圖“重啟”美俄關係。這似乎一度有效——簽署民用核協議,批准新的核裁軍條約。但好景不長,普京2012年重登總統寶座後,先是向“棱鏡門”曝料者斯諾登提供庇護,進而在烏克蘭危機中公開叫板西方,兵不血刃地將克裡米亞併入俄羅斯。
  毫無疑問,烏克蘭危機讓安全問題自柏林牆倒塌後前所未有地再次進入歐洲人眼帘,使俄西對立對峙走向冷戰後新的“巔峰”。美歐出台一系列製裁俄羅斯措施,一度面臨“失業”的北約重新找到生存空間。據新華社  (原標題:面臨“失業”的北約重新找到生存空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p86xplob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